佛光菜根譚

首頁 > 星雲大師文集 > 佛光菜根譚

第三冊 ■做人處事的原則

分享到FB

為人媳者,要孝順翁姑;為人妻者,要敬事夫婿;
為人母者,要慈愛兒女;為人妹者,要和睦兄弟。(001)

建立感恩的美德,可以培養人間的善緣;
擁有希望的未來,可以增強樂觀的人生。(002)

懂得快樂的人,隨時找機會替人服務,
 在服務中享受快樂;
懂得付出的人,隨時找機會為人奉獻,
 在奉獻中擁有無限。(003)

有用的人,什麼事都不難,無用的人,什麼事都困難。(004)

正常做事,認真負責,謂之智慧;
公事私事,公平處理,謂之正義;
不避艱難,承擔解決,謂之堅忍;
壓抑欲望,淡泊自持,謂之節制。(005)

給人信心,關懷他人多讚歎;
給人歡喜,面帶微笑常問好;
給人希望,言談舉止要溫和;
給人方便,有事相助不推託。(006)

歡喜用心,則時時眉開眼笑;
歡喜待人,則處處無往不利;
歡喜利世,則遍地是淨蓮;
歡喜修行,則滿心是自在。(007)

從謙和中友愛尊重,從學習中進取奮發,
從信仰中發掘自我,從忍耐中增加力量,
從和合中集體創作,從明理中隨順因緣,
從發心中莊嚴自己,從參與中奉獻身心,
從威儀中端嚴禮敬,從溝通中融洽和諧。(008)

融和,是一種容人的雅量;
融和,是一種平等的對待;
融和,是一種尊重的言行;
融和,是一種智慧的表現。(009)

我們不僅要作好人,更要作正人;
我們不僅要作善人,更要作全人。(010)

僧人無宿怨,大人無私仇;
軍人無私念,眾人無特權;
道人無雜念,淨人無污染;
真人無假意,夢人無真實;
覺人無愚昧,俗人無氣質;
聖人無分別,凡人無創見;
大人無牽掛,小人無情意;
強人無畏懼,弱人無公平;
醉人無理性,醒人無盲性。(011)

處事,不以聰明為先,而以盡心為要;
待人,不以利益為急,而以歡喜為上。(012)

強勢之人,刀鋒銳利,損人又不利己;
和眾之人,刀鋒圓鈍,護己且不傷人。(013)

從生活滿足中,培養感恩喜捨的美德;
從工作參與中,培養勤奮奉獻的精神;
從群眾和合中,培養集體創作的觀念;
從共識認同中,培養尊重配合的情操。(014)

癡人不可作,愚癡是煩惱之源;
邪人不可作,邪見是墮落之源;
惡人不可作,惡霸是爭鬥之源;
非人不可作,無理是妄執之源。(015)

學佛,要學得快樂灑脫,充滿法喜,
不要關閉自己,把自己阻隔於山河大地之間。
學佛,要學得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,
不要拒絕世間,把自己孤立於人群社會之外。(016)

人生要求真,以真誠對待他人;
人生要求善,以善心擁抱眾生;
人生要求美,以美麗妝點世界;
人生要求和,以和平促進繁榮;
人生要求知,以知識帶動文明;
人生要求喜,以喜悅豐富生命。(017)

樸素淡泊,用來要求自我是道德;
樸素淡泊,用來要求別人是苛刻。(018)

暴力,只能挫人之口,不能服人之心;
柔和,才能令人心悅,由衷愛敬誠服。(019)

生活新律儀:
早上起床十念法,夜晚睡前一柱香;
吃飯之前五觀想,有無好壞不計壞;
憂愁煩惱不管它,逢人見面只說好;
悲歡離合隨因緣,生老病死不牽掛;
心中滿足到處好,人情冷暖任隨他;
樂觀進取真逍遙,威武權勢不必怕;
行住坐臥要威儀,衣食住行莫浮華;
做人處事八正道,慈悲喜捨稱無量。(020)

不為討便宜,而侵犯別人;
不為逞己快,而諷刺別人;
不為妒嫉心,而打擊別人;
不為護私欲,而傷害別人;
 始謂不侵犯的慈悲。(021)

一粒種子,可以生長千萬的果實;
一泓細流,可以長養無限的生命;
一句好話,可以激勵無比的信心;
一個善念,可以成就無盡的因緣。(022)

懂得感恩惜福,半碗鹹菜就是萬兩黃金;
不懂感恩惜福,全部宇宙如同一堆廢土。(023)

唯有寬容,才能去除嫉妒;
唯有尊重,才能成就一切。(024)

尊重,是與人為善,給人利益;
溝通,是從善如流,體解人意。(025)

處處與人計較,猜疑忿恨,心中充滿貪瞋癡,就是地獄;
念念行戒定慧,慷慨布施,心中充滿真善美,就是天堂。(026)

布施與結緣,貴在真和誠;惜福與感恩,貴在情和義。(027)

人人爭勝,吵鬧又憂愁;個個禮讓,歡喜又祥和。(028)

手中一把尺,測己不測人;心海一艘船,渡己更渡人。(029)

眼觀四方,能擴展視野;耳聽八面,能察納雅言;
頭腦靈活,能圓融世事;知覺敏銳,能減少錯誤;
古道熱腸,能廣結人緣;肝膽相照,能獲得情義。(030)

結緣,使我們的人生更寬廣;
利人,使我們的人生更富有。(031)

眾生豈止萬千,相逢非等閒事;
同事何其殊勝,因緣得之不易。(032)

一切好事,從我本身做起;一切好言,從我口中說出;
一切善心,從我內心開發;一切善人,從我至誠禮敬。(033)

處世,要有憂患意識;為學,要有篤實心態;
做事,要有敏銳覺知;度眾,要有慈心悲願。(034)

愛護世間的感情,就要「惜情」;
愛護彼此的緣分,就要「惜緣」;
愛護大眾的力量,就要「惜力」;
愛護難得的人才,就要「惜才」;
愛護飛逝的時光,就要「惜時」;
愛護美好的語言,就要「惜言」。
愛護同體共生的萬物,就要「惜物」;
愛護得來不易的福報,就要「惜福」。(035)

慈悲的力量無比大,慈悲的對象無限廣,
慈悲的價值無窮盡,慈悲的意義無量深。(036)

心靈,以純真篤實為第一;容貌,以端莊和藹為第一;
語言,以關懷真切為第一;行事,以光明磊落為第一。(037)

待人,要從良心出發;處事,要向歷史負責。(038)

做事發心,發心就是修行;待人慈悲,慈悲就是修行。(039)

思想是無形的談話,好的思想,能激發智慧的火花;
行為是有形的語言,善的行為,能顯現典雅的內涵。(040)

以忍耐化解暴戾之氣,以慈悲美化社會人心,
以智慧增加人間色彩,以和平創造大眾福祉。(041)

做人要像千年老松,能經得起寒霜雨露的摧殘;
處世要像嚴冬臘梅,能受得了冰天雪地的考驗。(042)

能喜捨的人,必定是內心富有的快樂人;
只接受的人,必定是貪婪無厭的貧苦人。(043)

不可告訴人的快樂,不是真快樂;
能與人分享的快樂,才是真快樂。(044)

稱人之善,是善美的修養;揚人之短,是鄙劣的行為。(045)

善法多聞,能增長智慧;善念多思,能培養慈心;
善事多做,能種植福田;善行多讚,能和諧群我。(046)

任難任之事,要有力無氣;
處難處之人,要有知無言;
行難行之道,要有信無懼;
忍難忍之苦,要有容無怨。(047)

人人做義工,投身公益我盡心;
人人做義警,社會安定我關心。(048)

有慈悲,則會做人;有智慧,則會做事。(049)

智慧,是人生的透視,
 是微妙的穎悟,是經歷的結晶;
慈悲,是世間的至情,
 是善美的關懷,是立場的互易。
智慧與慈悲,乃人間至寶也。(050)

以戒生活,以慈待人;以忍處事,以緣交友。(051)

不責人小過,不發人隱私;不念人舊惡,不計人得失。(052)

當出口傷人時要沉默,當流言中傷時要不理,
當對方無理時要容忍,當別人受難時要體恤。(053)

有慈悲的人,布施必能喜捨;守規矩的人,持戒必能嚴謹。(054)

為受窘的人,說一句解危的話;
為沮喪的人,說一句鼓勵的話;
為疑惑的人,說一句點醒的話;
為無助的人,說一句支持的話。(055)

可以不同意他人的意見,
不能不傾聽他人的心聲;
可以不關心自己的利益,
不能不堅定自己的立場。(056)

取人之直,疏其諂曲;取人之樸,疏其奢侈;
取人之寬,疏其狹隘;取人之敏,疏其懶惰;
取人之辨,疏其迷糊;取人之信,疏其虔偶。
 此乃用人之道也!(057)

別人對我好或不好,不重要;
自己對人好或不好,才重要。(058)

包容別人,就是擴大自己;
尊重別人,就是提昇自己。(059)

再堅冷的冰,
 遇到太陽照射,終會溶化;
再生硬的米,
 經過爐火燒滾,終能煮熟。
做太陽,可以溫暖別人,
做爐火,能夠成就他人。(060)

不達世務是腐儒,不體聖言是呆漢,
不求進步是庸才,不知慚愧是非人。
 此輩終會被人所淘汰!(061)

一人慈悲,眾皆伴侶;
萬人慈悲,法界一如。(062)

念飛禽有網捕之苦,故應尊重生命自由之權;
念家禽有湯鑊之苦,故應節制自己口腹之欲;
念貧困有餓凍之苦,故應伸出慈悲救濟之手;
念眾生有生死之苦,故應萌生護祐解脫之心。(063)

對頑強眾生,給予包容;對怯弱眾生,給予鼓勵;
對冤家對頭,心存平等;對親朋好友,心存感恩。(064)

時時開發自己,以求自度;
念念開發社會,以期度他。(065)

一臉微笑,給人歡喜溫暖;
一件善事,給人利益方便;
一句好話,給人親切讚歎;
一瓣心香,給人信心祝福。(066)

上等人,經得起千錘百鍊;
中等人,經得起打罵棒喝;
劣等人,經不起任何臉色。(067)

不逆人意--
是應世的慈悲,
是處眾的智慧;
是圓融人際的善巧,
是廣結善緣的方便。(068)

兒女不逆父母之意,是孝順;
父母不逆子女之意,是開明;
屬下不逆主管之意,是服務;
主管不逆屬下之意,是尊重;
朋友不逆對方之意,是知交;
教師不逆學生之意,是啟發。(069)

學會處眾,處處有通路;
學會結緣,處處有助緣。(070)

靈巧,是能為人留一點餘地;
靈巧,是能為人多一份設想。(071)

所謂歡喜,要能慷慨共同享有;
所謂歡喜,要能寬大不妒人有。(072)

發願作保護傘,
 令眾生免受日曬雨淋;
發願作手電筒,
 令眾生消除暗夜恐慌;
發願作無憂草,
 令眾生解脫煩惱傷痛;
發願作大舟航,
 令眾生安渡茫茫苦海。(073)

每個眾生都有尊嚴,
切莫以宣揚別人的痛苦,
 來增加自己慈善的光彩;
每個眾生都有尊嚴,
不可以張揚別人的貧苦,
 來獲得自己行善的榮譽。(074)

幼兒童稚時,靠父母改造自己;
青春年少時,靠老師改造自己;
長大穩定時,靠自己改造自己;
成熟思考時,靠佛法改造自己。(075)

皇帝以玉璽為信,佛門以衣缽為信,
君子以信譽為信,朋友以道德為信。(076)

用責備別人的心責備自己,
 能讓自己越來越進步;
用寬恕自己的心寬恕別人,
 能讓自己越來越慈悲。(077)

話不能說絕,事不要做絕,路不要走絕,人不要處絕。(078)

幽默,要諧而不謔,要真誠美善,要你我皆大歡喜;
幽默,是春風吹拂,是清涼甘露,是人間智慧之花。(079)

會觀照的人,會探測因緣的關係;
能觀照的人,能深入事相的內容。(080)

靈巧的人做事,能觀照前後左右,面面俱到;
靈巧的人處事,心中有你我他人,樣樣顧全。(081)

醫生要觀察患者的病症,
 才能對症下藥;
農夫要觀看天時的氣候,
 才能適時播種;
父母要觀明子女的根性,
 才能適性教育;
老師要觀照學生的差異,
 才能應機逗教。(082)

對長輩--
 多聽話,少講話,
 能得歡心,能多領悟;
對晚輩--
 多身教,少言教,
 能收默化,能受尊重。(083)

憂悲,是關懷國家安危,關懷全民福祉;
憂悲,是不忍社會紛亂,不忍眾生受苦。(084)

行為,一舉一動要自重;講話,一言一行要自重;
處世,一事一物要自重;人生,一時一刻要自重。(085)

以慈悲獲得尊重,以智慧處理是非,
以恭敬接待大眾,以道德修養身心。(086)

以慈得愛,以智化愚;以忍處眾,以戒修身。(087)

用捨心來對治貪欲,用慈心來對治暴力,
用智心來對治邪見,用佛心來對治混亂。(088)

輕聲交談,深怕驚動週遭他人;
守法守則,唯恐攪亂大地次序。(089)

以慈悲淨化社會,以道德立身處世,
以勤勞創建事業,以和諧溝通群我。(090)

善論人者,察己常疏;善護己者,待人常苛。(091)

共事選擇良友,求學選擇良師,
安民選擇良理,治病選擇良醫。(092)

識人要「清楚」,教人要「明理」,
用人要「公正」,留人要「激勵」。(093)

對別人,不可忽略掌聲;
對自己,則須要求無聲。(094)

刀下留情,救人於一時;
筆下留情,救人於千秋。(095)

以和合他人來處世,世界自然無爭;
以攝受他人來處世,世界自然歡喜;
以恆順他人來處世,世界自然和平;
以覺悟他人來處世,世界自然進步。(096)

對世間要救苦救難,對他人要感恩感德,
對家人要共榮共有,對社會要獻心獻力。(097)

獨立的人,心中擁有大眾;
孤僻的人,心中只有自己。(098)

慈愛的父母易見,孝順的兒女難求;
勇敢的好漢易見,誠實的朋友難覓。(099)

慈悲不是一時的惻隱之心,
 而是透過公理的感動助人;
慈悲不是熱鬧的隨眾起舞,
 而是心存正念的服務濟人;
慈悲不是私心的利益親友,
 而是無所欲求的惠施眾人。
無我無私,怨親平等,
 即是慈悲的最高境界。(100)

選擇給予的人生,
 一生樂意幫助別人;
選擇接受的人生,
 一生需要別人幫助。(101)

做人十敗--
虛榮者敗,懶惰者敗,驕慢者敗,暴戾者敗,
貪吝者敗,私心者敗,無信者敗,邪執者敗,
不忠者敗,說謊者敗。(102)

體諒關懷,是真正的尊重;救苦救難,是實質的慈悲。(103)

責己要嚴,待人要寬;鄰里和睦,處處淨土。(104)

眼中看人無貧富,耳裡聽音好處想;
口中說話無荊棘,身手做事好商量。(105)

種樹必須因緣成熟,才能開花結果;
做人必須條件具備,自然龍天推出。(106)

克己利人是上等人,利己利人是中等人,
損己損人是下等人,利己損人是劣等人。(107)

你微笑,我微笑,大家心情好;
你客氣,我客氣,大家都和氣;
你說好,我說好,氣氛就會好;
你讓步,我讓步,條條是大路。(108)

慈悲喜捨,人間至富;飲水思源,感恩惜情。(109)

悲天憫人,謹言慎行;與人為善,心甘情願。(110)

有用之人,
 如太陽,日日散發光明和熱力;
有德之人,
 如春風,時時吹拂清涼與舒適。(111)

師不可慢,親不可逆;謙虛有禮,皆大歡喜。(112)

見面多微笑,煩惱都拋掉;好話是供養,讚美出妙香。(113)

人人做環保,污染自然少;垃圾隨便丟,做人真害羞。(114)

用心要慈悲,行事要方便;人人有愛心,社會多溫馨。(115)

酒色不沉迷,盜賭不流連;出門說地方,親人心不慌。(116)

不說是非話,不聽是非事;做人要認真,大家要共生。(117)

幫助受刑人,行義又行仁;關懷殘疾苦,才是大丈夫。(118)

處處做好事,時時做好人;歡喜結人緣,融和無怨言。(119)

誠心說話,耐心聽話;將心比心,大家更親。(120)

慈悲不暴戾,喜捨不貪取;每日做好事,行善又方便。(121)

與人為善,以和為貴;從善如流,心甘情願。(122)

他人老大,自己老二;自利自他,別人無話。(123)

遇人微笑並問好,
 人間處處有歡笑;
說請謝謝對不起,
 人我之間多歡喜。(124)

受人尊敬,必因有德;被人厭離,必因驕慢;
做人失敗,必因安逸;為人墮落,必因奢侈。(125)

和眾相處,必須養成優雅的風度;
與人談話,不可養成輕浮的態度。(126)

行事正義,給人歡喜和利益,就是仁者;
為人邪曲,讓人受害和厭離,必是惡霸。(127)

勤勞,是成功的種籽;歡喜,是幸福的泉源;
清淨,是智慧的門戶;奉獻,是道德的階梯。(128)

有情有義,是世間第一貴人;有悲有智,是世間第一富人;
有你有我,是世間第一通人;有道有德,是世間第一聖人。(129)

只為自己著想不會大,能替別人著想不會小。(130)

人際以慈悲為念,慈悲所到之處無往不利;
生活以智慧為用,智慧所辦之事無有不成。(131)

寧可讓人責罵,責罵能鞭策自己不斷成長;
不要讓人寬容,寬容會姑息自己繼續犯錯。(132)

懂得利用時空之間的人,就能擁有宇宙;
知道運用人我之間的人,才能擁有人生。(133)

勇敢的人,不一定慈悲;慈悲的人,必定有勇氣。(134)

凡事都與己有關,則所見無不美好;
凡事都與己無關,則所知皆不重要。(135)

被人指責批評時,要歡喜接受;
受人讚美恭維時,應持平謙虛。(136)

心中有偶像,能啟發見賢思齊的能量;
眼前有目標,能激發勇往直前的力量。(137)

願從心生,發願就是發心;
緣從施來,結緣即是播種。(138)

應該廣結善緣,並且加以珍惜;
不必嫌棄惡緣,才可引為殷鑑。(139)

不分你我,而能相親相愛,宇宙何其寬廣;
不忌殘缺,而能相知相惜,人生即是圓滿。(140)

人生如畫,自許做一支彩筆,
 彩繪出自己燦爛的生命;
人生如戲,自許為一流導演,
 編導出人我圓滿的生命。(141)

帶著抱怨心做事,
 即使是好事,也無功德;
常懷歡喜心行善,
 即使沒成功,也有功德。(142)

學會忙裡偷閒,能享受生活的樂趣;
懂得閒中用心,可領略生命的妙趣。(143)

陶然忘我,是快樂的閒人,
 因為忘我才能無我;
犧牲小我,是可敬的偉人,
 去除小我才成大我。(144)

快樂猶如灑香水,
 灑向別人,自己也會沾上幾滴;
悲傷好比打麻藥,
 折磨自己,別人絲毫替代不了。(145)

眼睛朝向光明,所見皆為亮麗的景色;
腳步踏向善美,所行盡是平坦的大道。(146)

自知無用,或許能成為大用;
剛愎自用,終不能為人所用。(147)

愛是雙方的,單方的愛,
 只顧自己,是狹窄的單行道;
愛是雙向的,相互的愛,
 成就對方,是寬廣的雙向道。(148)

心中有感恩的念頭,是取之不盡的寶藏;
眼裡有芸芸的大眾,是用之不完的福緣。(149)

愚者也有幸福,
 只是幸福常在遙遠的彼岸;
智者也有幸福,
 只是幸福總在當下的跟前。(150)

自私自利的人,常處地獄中;
服務他人的人,身在天堂裡。(151)

勇猛中要有慈祥,慈祥才能讓人信服;
慈祥中要有力量,力量才能讓人跟隨。(152)

幽默自己,並懂得自我解嘲,
 是真正的幽默,此幽默人人歡喜;
取笑別人,並趁機自我吹噓,
 是刻薄的諷刺,此諷刺人人討厭。(153)

居心寬大,條條是大路;為人公正,處處行得通。(154)

容人的雅量,能帶來彼此的和諧;
平等的對待,能泯除人我的紛爭;
尊重的態度,能促進自他的愉悅;
高尚的言行,能提昇大眾的文明。(155)

抱持著真誠心、慈悲心,一定能贏得人心;
一味的虛假心,嫉妒心,必定會失去人心。(156)

看別人的優點,是人際相處的潤滑劑;
找機會的優勢,是事情成功的關鍵卡。(157)

希望別人重視自己,必先重視別人;
寧可別人辜負自己,切莫辜負別人。(158)

自尊須防傲慢,一傲慢則眾人遠離;
自謙尤忌自卑,一自卑則尊嚴掃地。(159)

繼往開來,貴在歷史的保存和延續;
承上啟下,重在人我的互信與歡喜。(160)

做人圓融多一些,怨尤就會少一點;
待人怨尤少一點,圓滿就會多一些。(161)

做事能任勞任怨,必能無事不辦;
做人能委曲求全,必能無事不成。(162)

光榮歸於他人,是處事成功之道;
吃虧歸於自己,是立身安全之方。(163)

以責人之心責己,必能養成自己的寬恕之心;
以待己之心待人,必能獲得別人的尊重之德。(164)

不應謙讓而讓,是推諉責任;
應謙讓而不讓,易失去人心。(165)

忍讓為做人之基,
 多一分包容忍讓,少一分傾軋障礙;
謙虛乃處世之本,
 多一分祥和謙虛,少一分爭執破壞。(166)

微笑,是最美麗的語言,能散播芬芳;
禮貌,是最莊嚴的表情,能廣結善緣。(167)

爭辯,只有加深彼此的怨結;
謙讓,才能取得人際的和諧。(168)

做人要明理,
 理路通達,則做事會順利;
做事要明理,
 理路明白,則做人能成功。(169)

尊貴之人,都從謙卑中來;
謙卑之人,必然散發尊貴。(170)

愚笨之人也有一得,其得應讚歎;
聰明之人終有一失,其失可包容。
 觀得莫觀失,實為人我相處之方;
 隱惡且揚善,正是彼此祥和之道。(171)

做人要膽大,膽大才能無畏;
做事要膽大,膽大可以成事。
對人要心細,心細才知體恤;
行事要心細,心細不會敗事。(172)

說話要輕,切莫干擾他人;立論要精,必須抓住重點。(173)

從善如流者,壞事能辦成好事;
固執己見者,好事易變成壞事。(174)

智者,不以諂媚之言惑人,
 亦不為諂媚之言所動;
愚者,不以正直之言教人,
 亦不為正直之言所化。(175)

常常不滿群眾,終遭眾人遺棄;
時時擁抱群眾,必得眾人愛戴。(176)

隨緣是最好的性格,
 能隨順因緣不執著,則凡事易成;
負責是最佳的態度,
 能勇於承擔不推諉,則凡事順利。(177)

與人談話,多用句點;討論學問,多用問號。(178)

忍耐之人,必能嚴以律己,
 甚至消災解危;
厚道之人,必能寬以待人,
 進而增福進德。(179)

河水,懂得避開障礙,故能川流不息;
處世,知道隨順因緣,才能無往不利。(180)

見人一善,須忘其百非;
見人十惡,要記其一善。
 忘百非,則眾人皆友;
 記一善,則人皆聖賢。(181)

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成聖成賢,
聖賢的基本條件是處事做人。(182)

讓人厭倦的講演,是只顧自己信口開河;
讓人歡喜的溝通,是能給別人傾心說話。(183)

不為一己之私,與人斤斤計較;
須為大眾之利,和人據理力爭。(184)

為學做人,在名利上要淡泊;
立身處事,在責任上要認真。(185)

光說不做,會失去信用;言出必行,能贏得信任。(186)

能節制物質欲望,才能享有幸福人生;
能降伏心中魔障,始能受用佛法真諦。(187)

要別人相信自己,須先信任別人;
要別人喜歡自己,須先喜歡別人。(188)

小人以利為友,故易見利忘義;
君子以道為友,故能論道講義。(189)

豎的聯繫,能凝聚團結的力量;
橫的協調,可鞏固周邊的助緣。(190)

尊重他人的需要,給予方便,是真布施;
衡量自己的能力,盡心踏實,是真精進。(191)

只知貪圖自己的利益,是貧窮的弱者;
能夠關照別人的權益,是富有的強人。(192)

心量小的人,
 無異自絕因緣,削弱自己的能量;
心量大的人,
 始能廣培助緣,增強自己的力量。(193)

沒有解不了的怨仇,只有除不了的私欲;
沒有放不下的負擔,只有看不破的感情。(194)

作家筆下有德,就是修行;農夫鋤下留情,也是修行;
教師口中存善,就是修行;政客心懷眾生,即是修行。(195)

不說傷人之語,以免損害別人的信心;
不做無用之事,以免增加自己的煩惱。(196)

能感化別人,是德的施與;
肯同情別人,即義的行為。(197)

人言為信,言而無信不足為人;
二人為仁,心中無人不名為仁。(198)

從勤勞裡,能創造未來的希望;
從奮鬥中,可採收明天的果實。(199)

做人十勝--
誠實者勝,勤勞者勝,謙虛者勝,仁慈者勝,喜捨者勝,
大公者勝,篤實者勝,圓融者勝,忠忱者勝,信用者勝。(200)

書籍目錄

目錄